向东南方向的航班,在冬季的17:35起飞,飞机的右侧应该面向西方,起飞时应该可以看到空中的日落。我这么盘算着,跟值机台的空乘人员说:“我要右侧靠前靠窗的座位”。
飞机迟迟没有起飞,舷窗外雾茫茫的,没有一丝橙光,我想我没有这个运气了,天气并不好。耳边空姐声音从广播里传来,像是这巨大夜幕下的背景音乐,让我想起一首很喜欢的音乐,有一段雨天汽车广播里传来的“伦敦天气播报”声音。
《风沙星辰》已经看到3/4,还剩最后两个章节,甚至有点舍不得看完,但我想大概没有比以后的两个小时,在夜幕逐渐降临的空中的机舱中,更适合读这本书。
我很喜欢飞机起飞的失重感,就像喜欢坐过山车和跳楼机一样,失重感让我兴奋。但我没发现,更让我兴奋的是飞机还没有上升到平流层,城市灯光刚亮起的高度,天边耀眼的日落,像把地面的微黄和天空的灰蒙割出一条火光线,多想可以给你看看我拍下的这一幕。突然觉得,值得了,2024年会好的,因为在空中看到这抹红色,2024已经成就了大半。
空中的日落比我预计的久很多,就像《风沙星辰》里有一句话:“这个世界的死去是在缓慢中进行着的,光线逐渐隐去,天与地混合在一起”,舷窗外的光亮从赤红,橙红,到亮白,深蓝。
《风沙星辰》讲到他和伙伴也在这样的夜晚,去往尼罗河,没有地面的航灯和无线电不断飞入大型云团而难以分辨方向,东向的风可能会打乱他们的飞行轨迹。读到这里,我看到地面两座小城形成两簇光团,人间真好,有人气有烟火和灯光,总是有安全感的。
他们终究还是遭遇飞机失事,降落在撒哈拉沙漠中心,我想到你说这本书是讲飞行又不止讲飞行,但我相信,他一定作为飞行员飞跃过很多个惊险的夜晚,才能有这么具体的与夜幕和风沙,沙漠和星空的交集。书封上写“安托万此生崇尚自由,致力于从航空探索人生与文明”1939年出品《风沙星辰》,1943年完成《小王子》1944年一次航拍侦查任务中失踪,消失天际。”
我还是掉眼泪了,因为他在第七章飞机失事中,说自己在沙漠中寻找希望,选择了向东行的唯一理由,是因为纪尧姆在安第斯山脉被困时选择的路线方向。在思绪混乱中,它好像在向他暗示着,那将是迈向生命的方向。纪尧姆是他飞行生涯的前辈,第二章讲从那次安第斯山脉的事故中自救活下来的经历,而这本书,就是献给他的挚友:纪尧姆。 在这本书完成的6年后,作者还是失踪在一次飞行任务中,不知道他在最后是不是还选择了那条可能带给他生机的“东向”,但不重要了,他本自由。
飞机要降落了,因为想这下这些,书没看完,等待下一次飞行吧。
想你